若有機會鑽到西貢的鬧區小巷,或者到近郊閒晃,不難發現,一到傍晚,路邊的小吃攤開始擺出低矮的桌椅,推出招牌,上面大多都會寫著大大的「Ốc」。

「Ốc」的正式翻譯名稱是「螺」。 多數台灣人吃熱炒攤,螺並不是主要重點。問了一下身邊的台灣朋友,許多人也侷限在「鳳螺」、「花螺」、「燒酒螺」這幾類。不過在越南,類似台灣熱炒攤、又充滿接地氣的,就是要找寫著「Ốc」字的路邊攤!

不過,可不能隨隨便便找大路旁的「Ốc」吃,若被越南朋友聽到,他們大概會搖搖頭,跟你說,「這家太貴」、「那家不好吃」、「不新鮮」。在寸土寸金的西貢,真正的好店,是(必須、一定)隱身在巷弄內,沒有當地朋友帶路,外地人絕對找不到。

騎著機車出發。先是在熟悉的大路奔馳,接著在平常不留意的路口轉彎、直行、左轉、直行、右轉、直行、再左轉…,正當你已經摸不清東西南北,領頭的越南朋友會再一個輕巧的轉彎,帶你進入更小的巷弄。也許你會先經過一個菜市場,地上還有活跳跳的生鮮、青翠的蔬菜水果,一邊想著小心別壓到那些貨品,耳中同時灌入嘈雜的喊聲。這些你都來不及細細回味,要先左閃右躲過前方迎面而來的改裝車(也許是摩托車,後面加裝拖車,方便載貨),接著找到前方的越南朋友身影,繼續直行。你的越南朋友會在一個人們都出來曬孩子、坐在家門口成群聊天的地方停車,別懷疑,這就是你們的目的地了。正當你想著,「我們要坐哪呢?」,殷勤的服務生已經扛著摺疊桌、幾把符合人數的塑膠椅過來。打個桌子就正式開張!

要點些甚麼好?便利越文不好的大家,快來跟著我一起點!

飲料先點,因為接下來窄小的桌子就要被食物佔滿!

-可樂 – coca

-Sting(一種紅色的氣泡飲料)

-啤酒 – bia。

個人覺得Tiger Cystal最順口,越南人都稱為 –  tiger bạc。

飲料都齊了,就能來個道地的吆喝聲「một, hai, ba, vô!」,做為開動的開場白!

點菜初階班:給還在觀望的你,來張安全牌吧!

1.香茅蛤蠣湯 – nghêu hấp xả

跟台式蛤蠣湯最不同的地方,大概就是會加入香茅。辣與不辣,端看個人喜好。

■補充:

辣 = cay

不辣 = không cay

2.炒泡麵 – mì xào

好吃的螺攤,炒泡麵也會出奇地美味。怕踩到雷(例如有不敢吃的食材),炒泡麵也是好選擇。

■補充:

通常有海鮮和牛肉兩種口味。

海鮮 = hải sản

牛肉 = bò

3.起司烤蚵仔 – hào nướng phô mai

只吃過蚵仔煎,不如來點變化。烤的熱燙熱燙的起司和蚵仔,意外地合拍!

4.辣椒鹽烤鳳螺 – ốc hương nướng muối ớt

熟悉的烤鳳螺,外頭裹滿越南道地辣椒鹽,堪稱下酒菜絕配!

5.手指螺炒空心菜 – ốc móng tay xào rau muống

最後來道炒青菜。越南的炒空心菜通常不包含葉子,螺攤的還可以跟手指螺或ốc giác(木瓜螺)一起炒,撒上香噴噴的蒜酥,簡單的炒空心菜也變得如此豐富!

點菜高段班:膽子大了的話,就來多一點越南風味吧!

1.酸子炒蟹螯 – càng ghẹ rang me

用俗稱「酸子」的羅望子調理螃蟹,在越南也相當常見。整隻的螃蟹不容易吃,某些店家還貼心(?)準備只有蟹螯的菜色。頓時,覺得麻煩的人,也會心甘情願弄髒雙手。

2.螺炒玉米 – ốc giác bơ bắp

炒玉米也幾乎算是越南路邊相當常見的小吃。在螺攤還可以吃到加了ốc giác(木瓜螺)的特別版本。新奇又不失美味。

3.奶油炒龍珠 – răng mực xào bơ

微微的奶香氣息,搭配撒在上頭的酥脆豬油,忍不住一小口一小口接著吃。

4.炸雞軟骨佐魚露 – sụn gà chiên nước mắm

除了水產類,螺攤還會供應一些下酒的小點。炸雞軟骨相當常見,我吃到的版本還會淋上拌炒過洋蔥和青椒的魚露。外軟內酥的感覺真的很不錯。

5.扇貝烤蔥油 – sò điệp nướng mỡ hành

蔥油也是個神奇的佐料。大多是在燒烤貝類、豬肉的最後一個步驟,淋在上頭。帶著蔥香的油,和浸泡到沒了嗆辣味道的蔥,跟著烤的Q彈的扇貝一同送入口,又熱又香,口水直流。

同場加映:三杯鴨舌 – lưỡi vịt sapo

咦?螺攤竟然有三杯鴨舌?!著實是個驚人的發現。台灣人最熟悉的三杯口味,搭配鴨舌,也是好吃得不得了。不過,在台灣似乎比較少吃鴨舌,周遭多數人都在來到越南後,第一次在螺攤嘗試鴨舌的美味(包含我自己)。

窩在低矮的桌椅埋頭猛吃,時不時吆喝炒熱氣氛,總是會有點忘了自己其實身在別人家門前。但當地的住戶毫不在意,隨處走動,彷彿這一且再正常不過。除了美味的食物,這也是享受螺攤時,最有趣的地方之一!

示範地點為:Quán Ốc Tí Hon

Leave a Reply